齐景钦微微侧过脸看了她一眼,随后径直要往外走,苏尚卿一把拉住他,随后说道:“那日洞房花烛夜,你没有碰过我,算不得真正的夫妻!”
也不知怎么了,苏尚卿只觉得心里委屈不舒服,硬是连拖带拽的将齐景钦拉回房间。
“你做什么!”齐景钦就这么被她连拖带拽的拽回房去了。
*
很快便到了秋闱殿试之时,那日是新帝登基之后的第一次殿试,所有学子都准备了很久。
太和门打开,他们穿过太和殿,到了平时早朝的养心殿当中。
在养心殿上,两侧坐着众位大臣,龙位之上照例设立了一个屏风,今年情况特殊,是由皇后娘娘监考,母仪天下的皇后自然是要和他们有一些距离的了。
所有人都在期待紧张着。
等到学子们入座之后,梁焕卿这才随着月白从后面走出来。
何誉高声呼喊道:“皇后娘娘驾到——”
所有人淅淅索索的起身,纷纷跪着说道:“微臣参见皇后娘娘,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——”
梁焕卿坐定之后,隔着屏风能看到在中间的一个学子微微的抬起头来偷看自己,那屏风是极其轻薄的,只是做个样子遮住一下,但依旧是能看到人影。
梁焕卿能看到那个学子抬起头来,月白自然也是能的,还没见到皇后娘娘面上有什么神色,月白就要出声喝止,难道入宫的时候没人先教会他规矩吗?所有人都老老实实低头跪着,他岂敢抬头?
还没等月白说话,梁焕卿就抬手制止了她,二人交换眼神:规矩固然重要,但是眼下朝廷需要人才,能入殿试自然有其过人之处,还是等到殿试结束之后再说吧。
既然皇后娘娘有心不做苛责,月白便也不好再说什么,乖乖的站到一旁。
梁焕卿说道:“平身。”
官员和学子纷纷起身。
“赐座。”梁焕卿说道。
“谢皇后娘娘。”
“景钦初年,恰逢殿试科举,选贤举能,择天下俊才为国效力,诸位能到此实乃不易,想必都是有才学之人。”梁焕卿说道。
“谢皇后娘娘夸赞。”
“而今情况特殊,本宫代为掌权,忽逢殿试科举,本宫暂代为主考官,设下考题一道——”梁焕卿眼神示意何誉。
何誉便拍了拍手,有两个太监端着一个布卷上来,随后张开,上面写着科举殿试题目:
众人哗然一片。
“肃静!”何誉高声喝止。
秦远道见到了这两道考题,也是一脸茫然的样子,当初月白说皇后娘娘要亲自出题,但是也不见得她与他们商量,原来早已经想好了这次殿试考题。
身后的柳大人上前轻声问道:“皇后娘娘怎么出这样的题目?”
“是啊大人,现在情况时局如此特殊……”后面的王大人也上前说道。
秦远道盯着布卷上的考题,也是皱着眉头:“事已至此,便就这样吧,出其不意也好看这些后起之秀如何应对了。”
考生当中有不少人是官员的学生,他们也曾透露过一些大致的方向和章略告知自己的学生,以让他们能够完美应答。
但是自己老师告诉的题目和大致的方向,和皇后娘娘出的题目几乎是背道而驰的。
如今天下大致的情形大家都是知道的,但是没有想到皇后娘娘要把它们放在明面上说。
行赏忠厚,安国全军,都是天朝如今面临的问题,以往君王只有在事情过后才会拿来让别人讨论……
“诸位可以开始答题了。”梁焕卿看着众人的反应。
这时,许多人都呈现了为难之意,不知该怎么动笔。
“皇后娘娘,你看……”月白小声提醒着。
梁焕卿顺着月白手指的方向看过去,有一个人开始奋笔疾书了。
“是他。”梁焕卿喃喃道。
正是刚才那个不知礼数抬头看她的人,是所有人当中唯一一个开始动笔答题的人。
“他叫什么名字?”梁焕卿看着他,嘴角微微上扬。
月白连忙叫来何誉,何誉看着名单对着考生的座位,随后轻声说道:“回皇后娘娘的话,这位考生是太原郡的姬子启。”
“师从何人?”梁焕卿问道。
“皇后娘娘,这位姬子启在上京没有老师。”何誉笑道:“便是传说中寒门贵子了。”
“姬子启……”